《怦然心动》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怦然心动》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怦然心动》读后感1“一直以为,整理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在连续读完几本有关整理的书后才发现,它确实也不难。”
我这么说,不是想学王尔德的语气。而是想表达,相比于整理方面的技术性细节,关于整理这一行为本身的意义认识,以及背后所折射出的生活哲学,或许更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感受。
近藤麻理惠和山下英子都曾在自己的书中强调:所谓整理,不是打扫或收纳。打扫或收纳,只是面向物品、面向自然的行为;而整理却是面向自我、发现自我的行为。
真正意义上的整理从对物件的重新审视和去留取舍开始,这个删选过程正是我们深入思考物品与自己的关系、重新认识每个外物之于我们内心的真实意义,进而更加明确我们究竟在意什么、珍视什么的禅修式对话过程。
想起自己的书柜,经历了几次集中整理,每一次都会清理出不少“无用但不舍”的书籍。见证过学海生涯的专业书、代表阶段性爱好的扩展读物、还有寄寓着青春情感的恋爱信物。每一次舍弃当然都不好受,却都是自己站在当下对往过的一种了却。我们整理物品有时是因为我们需要整理心境。
然而,即便是丢了很多曾经的珍视,有几本旧得泛黄的“武林秘籍”我却一直没有扔。那是父亲年轻时积攒的拳谱,是“武术热”年代里一度狂热却未能坚持的兴趣。它们对于父亲和我而言,早已是无用之物,却很顽强地留存到现在。
父亲去世后,怕睹物思人,我们几乎扔掉了所有和他有关的物品,这几本残书竟成为为数不多的“遗物”。以前我从未想过它们对于我的意义,只是觉得不能丢。现在再看它们,脑海里浮现的是小时候父亲在我面前“鲤鱼打挺”逗我大笑的场景,或许还有一个小男孩遥远而真切的“功夫梦”。
我想,近藤所强调的“心动之物”,也许就是我们在经过一次次整理之后依然无法“断舍离”的东西。而她所传授的现代整理术只是一种方法,一种通过人与物品、物品与记忆的感性关联,帮助我们从当下·自我维度重新梳理所求·所需·所念的手段。极简主义角度,对物品去留的判断,实际上也是在给围绕我们的人·事·物的生命意义和重要程度进行排序。
物质过剩、信息泛滥、欲望横流的时代,断舍离的理念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共鸣,也是因为在“整理”这个“术”之上所蕴含的“人生聚焦”之道。毕竟,每个人的内心空间和我们身处的居所一样是有限的,中间可以容纳什么,应该摆在什么位置,什么时候该调整、什么时候该舍弃,其实都值得我们认真思索。
这一点,和山下在介绍收纳法时提到的“1 Out 1 In”原则有相通之处。如果陪伴我们的物品都是沾染了回忆和情感的精选之物,抱持总量恒定,有进必先有出的整理法则,实质上代表着一种“活在当下”的聚焦式生活方式。虽然阐释得都有些玄化,但两位达人都曾例举了很多经由整理改变人生机遇的案例。
我相信这种变化的存在,更相信这种变化本身是因为当整理成为一种习惯之后,所锤炼出的放手心态、聚焦思维与决断能力。玩笑话是:你扔掉的东西越多,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扔掉的东西越珍贵,越珍惜保留的拥有;你扔东西时越心痛,你在下次想要拿起时越审慎。告别前任总是从告别前任之物开始,整理,就是站在当下向过往的自己说再见。
整理很简单,如果你只是像近藤一样追求一个令人心动的居家空间,抱持着“玩物”的趣味心态,选择心仪的物品,然后给它们一个固定的位置就可以。整理也很难,如果你想要的是一种抱朴守真的生活方式,你不仅需要断舍离的“弃物”心态,还要有对自己所欲所愿的清晰认识,甚至对不同价值观念的坦然面对。
婆婆积攒的垃圾袋丢还是不丢,有时候只是一个整理问题,有时候却是一种人生抉择。
《怦然心动》读后感2上次看了《让每一天都怦然心动整理魔法》后,昨天进行了实践,整理的过程很开心,整理的结果也很满意。内心很强大地对自己说:快点再看看,有没有整理电脑和大脑的好办法。
所以,原本每周看整理方面的书,昨天一次性全部看完了,并在网上搜了很多相关的推文,甚至还看了app上的软件。
突然,有三个问题冒出来:为什么要整理?你想成为什么样的自己?
因为我不想再总是找东西,我想成为一个干净,干练的自己呀!
于是,将《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2》、《极简主义生活》、《超级整理术》,以及我从网上还有生活中获取的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1。最好多用同步软件,手机和电脑同步,这样避免重复文件。
虽说61之后才用印象笔记,但是感觉越来越喜欢这个软件了,可以同步管理很多信息。也正是因为喜欢,也会尝试着去摸索更多的使用,昨天还设置了分组管理。
下一步,去发现更多这样的软件,实现云端同步。
2。忌新建文件夹,将所有的文档归大类。
桌面只保留二个文件,进行中,未开始;
电脑内的文档分成三类:正在进行,已经完成,未开始。
再在每个文件夹里分成三类:工作,学习,生活。
5月份,为了督促自己听过《枢扭》,我在网盘中新建了一个文件夹【5月目标】,将枢扭放进去,结果昨天终于听完了。
说明一个问题,只有将当前要做的事分开时,目标清晰时,才能避免其他文件的打扰。
3。文件命名:日期+标题+关键词
三重管理,更方便查找。要么记得哪一天做的,要么记得项目名称,要么记得中间着重提到的事情。
对于我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极具挑战的事情。但是,我想一定会非常有意义。
4。设定整理日期,并让目标看得见。
每1天,每1周,每个月,每季度,每半年,每年做整理。
将每天下班前5分钟定为电脑整理时间;将每周的周日定为整理日;将每个月最后一天定为月度整理日;将每个季度最后一天定为季度整理日……
接下来的计划是买一个21天整理计划的表格回来,贴墙上,这些都将成为我的战绩。
5。每天9点前整理好to do list,放空大脑。
整理to do list有两个目的:放空大脑,如果不写下来,大脑总是会不由自主蹦出这个念头;写下来后,排优先顺序。
通常我会发现,写下来的事情,完成的可能性会更高。每天将to do list一项项划掉的感觉很赞。
而释放to do list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分配工作。
有段时间,我将所有的工作全押自己手上时,感觉压力挺大。可是分给同事之后,我只需要督促结果,就发现了轻松了很多。
正如李笑来在《通常财富自由之路》上所说,自由并不是金钱自由,而是时间自由。
最后,想分享一句话:整理是一个发现 ……此处隐藏3994个字……最高标准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大量可以舍弃的物品,但去留标准如何,相信这是很多人纠结的地方。《整理魔法》提出了“怦然心动”的标准,如果家里一件物品让自己“怦然心动”,那么即便在外人看来毫无用处,对于个人来说也是要留的;没有怦然心动感觉的物品,大可直接抛弃,即便过去或将来是有价值的,但对于当下没有任何价值。由于个人的心智资源有限,不可能对家中的每件物品都“怦然心动”,因此运用这个标准的结果就是家里留下的物品都是让人心情舒畅的精品。
二、整理不等于收纳
收纳和整理热潮从东瀛日本传来,近两年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着手收纳整理,不少注重企业形象与文化的大型企业也引进“5S”、“6S”等整理法,但有一个很深的误解那就是将“整理”和“收纳”混淆为一个概念。应该说,整理和收纳尽管有一定交集,但绝对是两回事。
“收纳”是利用各种工具将手头不用的物品以一定的规则按照使用频率放置起来,核心思想是存储而非断舍离。收纳几乎是时时刻刻在做的事情,每天要做很多额外动作。收纳思想认为超过一定时间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方才抛弃。
“整理”则是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将所有物品进行分类(一般从衣物开始)并根据“怦然心动”的标准决定去留,在抛弃了大多数不让人“怦然心动”的物品后,物品数量得到极大削减,再进行简单收纳,也不需要很复杂的工具或规则,具体可以参考《整理魔法》。整理不需要每天做出额外多余的动作,而是半年甚至一年一次性运动式地(书中将此称为节日)选择并抛弃无“怦然心动”感的物品后集中收纳,并把日常物品放在应该放置的地方即可,甚至都不需要大量采购收纳工具。
收纳可能导致的极端结果就是家里像仓库一样堆满了各种塞满的收纳箱,许多物品被长期放在看不到碰不到的地方而长期得不到处置,而家庭成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记忆和分类“哪些是一周用一次的,哪些是一个月用一次的,哪些是半年用一次的……”。整理则不需要,其终极结果只有一个——在舒适敞亮的空间中只保留自己“怦然心动”的精品物品。
诚然,有人愿意将“收纳”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但“整理”能够以较低的频率获得更好的效果,更适合我们身边普遍存在的“家务懒人”。
三、终极目的是整理人生
整理家居或许只是一个开始,顺着“整理”的思路,我们可以思考,是不是在家居之外,还有太多自己没有“怦然心动”感但仍hold在手上的东西,是否可以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整理”,比如一份你并不喜欢的工作,比如一个你不爱的人,再比如某个不再让你心动的圈子或社群。通过做减法,让自己的心智资源集中于更加“怦然心动”的事物上,则生活会变得更加舒适美好,各类积极资源也就随之吸引而来。
另外一个角度,整理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自我的过程。“怦然心动”是个很主观的标准,但正因为如此,怎样的物品让你“怦然心动”往往就是个人的特质、优势和底层潜力所在,而发挥自身特质、优势的工作或事业往往是自己喜欢做又能容易取得成就感的工作或事业。正如书中所言,作者有位客户在整理中发现自己“怦然心动”的物品背后反映的是自己乐于帮助别人生活的特质后,辞去IT工作而成功创办了家政事业。所以,整理整理物品吧,说不定就听到了机会的敲门声。
《怦然心动》读后感7没错,这真的是我
每天和衣服捉迷藏
每天的文件捉迷藏
每天和各种物品捉迷藏
每天一边嫌弃自己,还一边继续把东西随手乱放
嗯,我想从20xx年6月1号起,开始改变。开启我的36天整理之旅。
所以,6月我为自己准备了4本整理方面的书,每周看一本。目的是先行动,再迭代。
第一本书,当然是日本著名的近藤麻理惠的《每天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书的第一章,并不是告诉你怎样整理,而是先让你和自己沟通;第二章,让你和家、物品进行沟通;第三章,也不是告诉你如何整理,而是问你,整理中的房子是怎样的;第四章,终于教你怎样整理了;第五章,告诉你,如何做到每天怦然心动。
一.和自己沟通
1.在整理发生一个小时内,一气呵成的记下你的心情。最初我也疑问:为什么要记录心情呢?整理不是整理物品,整理环境吗?
后来我才发现,怦然心动不是也是一种心情吗?
2.为什么想整理?在整理中存在特定『淤点』的人,在人际关系、工作以及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必定也存在『停滞不前』的问题。
没错,这就是我。我不会沟通。不会把想法变成事实。
整理,就是整顿清理所有的人、事、物。
3.你希望早晨和晚上做些什么,理想的房间是怎样的?
可能你跟我一样,觉得好麻烦:我是来学习整理的,你干嘛要问我这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其实,这些都是你想要的整理后的结果呀。我们要的是弄清你想要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而不是学会一个整理动作!!
4.你打算什么时间开始整理,什么时候整理完成?
最初我也想的是,每天整理一点就好了呀。『整理不是工作,更是要设定完成时间』,要尽快开始,并且设定好结束时间,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完成效果。
二.与你和家和物品对话。
家对你来说是什么?一个房子,一个朋友,还是一个温暖的怀抱?你每天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回家呢?你期待家是什么样的呢?
不同的家,有不同的人格和个性。
你期待家是怎样的,就将家整理成什么样子吧。
同样,听物品的声音,也听自己对每件特别的感觉。
三.想象理想家居。
理想的玄关,简单装饰很重要。理想的客厅,是一家人聚集谈话的地方,要有活力,有序。理想的办公室,整洁有生气。理想的卧室,温馨。理想的浴室,不放任何东西,干净无垢。理想的卫生间,要有香味。
四.整理仪式。
整理有四大原则:触摸它的时候,是否还有怦然心动的感觉。
1.整理要短期内一次性搞定打行。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带动你的意识发生剧烈的变化。『整理九成得靠意志力』,如果拖延,就会被打成原形。
2.触摸每件物品,如果有怦然心动的感觉,就留;如果没有就丢。
3.每个物品都位置固定,方便查找。
五.让每天怦然心动的小事。
1.勤擦鞋底,幸运不期而至。好的鞋能带你去好的地方!
2.要经常给家里做按摩:玄关,房子中心和洗浴空间,是房子重要的穴位。要经常清洁这几个地方,并且保持通透,会增加不少好运气。
3.将梦想和漂亮的图片,挂在家里的墙面,让梦想看得见。如果有怦然心动的图片,也可以剪回来,贴在显眼的地方,提高遇见更大心动的概率。
Ps:我觉得作者的思路真的很好。我们总是急功近利的想学方法论,可是却常常连自己要去哪都搞不清楚。
其实怦然心动的生活,并不是拥有得更多,而是每件物品都是喜欢的,而是对每件物品都心存感激『谢谢你陪伴我』。当一个人把心放得如此平和时,当然也会更加容易感到幸福了!
我们的生活并不是『变得』幸福,而是『拥有』幸福。